
标题: 莫将骅骝老户牖 [打印本页]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5-21 22:39 标题: 莫将骅骝老户牖
最近看龙友们的日记,发现颇有几位龙友已经站桩多年,功底已厚。也有新龙友,进境很快,能站到一个小时以上了,问我百日筑基之后当如何。
个人以为,只要站桩能到一个小时以上,并且已经不觉得疲劳、哆嗦的练习者,就应该接触一下发劲和格斗了。
这里肯定会有朋友说,唉,我的基础还没有打牢,怎么能接触后面的东西呢?
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凡是上来就问动手的人,我们一般劝他去站桩。凡是站桩站起来没完的人,我就劝他尝试一下对抗性训练。
为什么呢。内家拳是改善人身心气质的实修之学。所谓改善,就是补不足而损有余,以求得一个平衡的效果。急着学动手的人,气浮气躁,无法深入,所以要劝他静心站桩,消除功利之心,暴戾之气。而站桩站的不愿意动的人,实际上是内心的怠惰和恐惧作祟,所以我鼓励这样的朋友,勇敢地跟人碰一碰,看看自己还欠缺什么。
内家拳,特别是宋氏形意这类讲究内功的拳法,练习一段时间,长功力是必然的,而且效果是殊胜的。
但是功力不等于功夫。
像我的师爷张贵良先生,先学河北派形意,后学尹派八卦掌,功力雄厚。但是李旭洲先生一看他做拳就乐了,说:“可惜了这一身功夫。”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会练不会用,一身功力发挥不出来。后来收入门墙,带着贵良先生打散手六年,才算出师。贵良师爷的步法、指力在李旭洲所传弟子中名列第一,才有资格排名在“一孟三张”之列。
站桩,练的是功力;经过实战的磨炼,能够克敌制胜,才叫功夫。
文人习武啊(现代人基本都是文人了),多半有纸上谈兵的毛病,一到动真格的,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个没什么,刚开始都是这样。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别说跟外人了,就是师兄弟对面一站都傻眼,打人家哪啊?人家冲过来了,我咋办啊?平时学的全都忘了,紧张,慌乱,每每就是两人硬着头皮往上冲,然后抡着王八拳一通乱捶。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那些滑稽可笑的“初体验”,现在估计也是个嘴把式,碰上真事,还得抓瞎。
后来动手多了,特别是跟各路朋友交流多了,慢慢也就有了格局章法了,再也不会问“三才势能不能作为预备式”、“五行拳怎么用”之类的小白问题了。真是觉得形意拳的技法是越用越好使,形意门的前辈把动手这事真是琢磨透了。
再到后来,发现技法再好,还得功力支撑(尤其是碰上先天素质极好的对手,此感尤甚),所以又下功夫站桩,但是这一轮在桩上下功夫,就不是“傻站”了。不同的桩法,包含不同的训练目的,提高练习者不同方面的能力,身体的能力提高了,某种技法才能更好地发挥。
大家看,是不是一个圈子又绕回来了?
这要打个禅机,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要是用辩证法解释,就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啊。
其实,“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哪用我来饶舌再阐释一番。尤其是武术这种对抗性极强的运动,怎么可能宅在家里成就?
很多人宣称自己练武术,只为了健身,不想技击。我觉得真正持这种想法的人可能有,但是绝对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怯懦或者怠惰找一个借口。
真的不想技击,不想当胜利者,你练武术干什么?跑步游泳瑜伽气功,哪个不健身?
你之所以每天挤出时间来站桩,甚至还找个没人的地方练拘马鞭,不就是因为还揣着每个中国男人心里都有的那个侠客梦吗?侠客梦,首先就是强者梦!
之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碰“实战”这个话题。实际上是在希望自己习武变强的同时,又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打上了一道枷锁:我不行,我打不了,打了也赢不了,到时候打输了还不是自取其辱?干脆就说自己不想打吧……
这其实跟生活中,人们经常劝自己的“我不是念书的料,索性不学了吧;我不是做生意的料,索性不接触商业了吧;我根本做不成某某事,干脆连试都不试了”一样,是一种心理解套的方式。
这种心理是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留下的烙印,似乎从小就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听到这种否定式判断,“你就不是什么什么的材料!”对不对,从小被数落到大,都成了心理定式了。稍微有点难度、有点风险的事情,连分析都不分析就把自己给否了。
其实细想想,有什么可怕的?咱们倡导的是武术,又不是斗殴。法治社会了,最多是切磋一下,谁也不敢打死你。剩下的,无非一个是疼,一个是输。疼,擦点药也就好了。输,谁不是从输到赢的?出了门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那是YY小说。把这两点看破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不过就是个稍微激烈点的运动而已。真实危险性恐怕还比不上一场足球赛。
把自己的心障突破了,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这就是我们做教练的要处理的事情了。其实按照形意拳正传的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大家基本不会受什么伤。李旭洲祖师留下的格斗训练体系,前期是拘马鞭、七星捶。这个不仅是单操手和套路,还有基本的身形步法训练,以及动作拆解、双人对练等内容。不说多么复杂的组合变化,就光七星捶里的“四捶”你真正掌握了、熟练了,至少也是业余拳击爱好者的水平了。一个人戳在那,你知道怎么打,人家还手,你知道怎么闪……双方至少可以周旋几个回合,你至多最后输在经验和体力上(输的前提是你碰上了专业选手,碰上民间的,还是咱们赢的面大),不会出现那种“对方一个普普通通的直拳过来,站桩多年的内家拳手不知道如何是好,结果被人打个正着”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鼓动大家好勇斗狠,去大街上随便找个人打个天昏地暗,头破血流。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跨过心理上的门槛,勇敢的再进一步,把内家拳的格斗体系掌握住,至少把其中主干性的技术元素学会了。大家一起把祖先传下来的内家功夫完整的继承下去。谁都知道内家拳是拳功合一,如果将来只有功,没有拳,或者练的是内家功,用的是西洋拳,这是咱们这一代人的耻辱啊!
退一万步说,那些已经站了好几年桩的朋友,就因为差这一步功夫,将来某一天被一个练过几天拳击或者干脆就是打野架出身的家伙一拳闷翻了,我就不信你不郁闷、不窝囊、不憋气!与其那个时候你再质疑自己、质疑炎龙、质疑中国武术,不如从现在开始,就进行一些简单但是有效的格斗训练,即便不能纵横天下,至少能让任何对手不能小觑了你这一身功夫。
如我的一位老师常言“胜当明侥幸,败则知应该”,初闻此语,温润谦和,真识其意,霸气至极。
作者: 丑的有品味 时间: 2015-5-23 09:26
谢谢狸猫老师的鼓励!练了那么久桩,有点明白了武术是对境界的追求,是对自己的超越,是对别人的追赶!!!不管是做什么,都应该有追求,不应该沉迷在现有的成就!要不就成为了井里的那只青蛙了!!选 择了武术就应该要努力成为狮子,最起码也应该成为狼呀!!我是一直再为了成为那只狮子而努力的!!!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狸猫老师的意思?
作者: 大雪无痕 时间: 2015-5-23 10:11
又见好文。
老师在倾情给我们指明方向;老师在极力给我们扭转方向。
原来,功力训练虽能给我们健康,但遇敌时不一定能用出来和用得上和管住事儿。
[ 本帖最后由 大雪无痕 于 2015-5-23 13:33 编辑 ]
作者: 燕王 时间: 2015-5-23 13:39
狸猫又在指点迷津。
作者: 孤雁回 时间: 2015-5-23 18:19
站桩站的不愿意动的人,实际上是内心的怠惰和恐惧作祟,所以我鼓励这样的朋友,勇敢地跟人碰一碰,看看自己还欠缺什么。
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套句官腔,就是“两手到要抓,两手都要硬”嘛!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5-23 18:29 标题: 就是这个意思,记得我老师张烈说过一句话
引用:
原帖由 丑的有品味 于 2015-5-23 09:26 发表
谢谢狸猫老师的鼓励!练了那么久桩,有点明白了武术是对境界的追求,是对自己的超越,是对别人的追赶!!!不管是做什么,都应该有追求,不应该沉迷在现有的成就!要不就成为了井里的那只青蛙了!!选 择了武术就 ...
当时我也是从心理上对格斗有抵触情绪,老师就劝我:“你就算不是狮子老虎,也得是头大象啊!咱不欺负人,但是也不能让人欺负。”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5-23 18:33 标题: 说不上扭转方向
引用:
原帖由 大雪无痕 于 2015-5-23 10:11 发表
又见好文。
老师在倾情给我们指明方向;老师在极力给我们扭转方向。
原来,功力训练虽能给我们健康,但遇敌时不一定能用出来和用得上和管住事儿。
练武术的,学点动手的东西,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
只不过以前希望大家打好基础,避免好高骛远,所以不太提动手的事。现在像你这样的龙友,基础不说雄厚,也能说厚实了,再不学点动手的,反而奇怪了。
作者: 夜听小楼风雨 时间: 2015-5-23 19:20
对此颇有感触,站桩初始阶段可以说自保能力是很低的,让人很没有安全感的,坚持了很长时间却发现还干不过练了几个月肌肉的家伙,出远门都没有安全感,不过也还好没遇到过什么暴力事件,反而是当初看到你站桩的伙伴问你:“天天看你往那站,这么长时间还是老样子,又不能打有什么用啊。”嘴上说没事可是心里还是有点难受的,个人觉得线下多活动交流、多多交手,不论是对动手能力还是对站桩的认知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提升,好过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而且大伙一起练的氛围让自己不会感到那么孤单和迷茫,增强坚持下去的信心。现在没去参加活动了自己练动手能力的话就只有多打单操和耍耍护身棍咯,炎龙修行路,任重而道远。共勉。
作者: 期待 时间: 2015-5-23 19:50
顶猫师好文!!!!!
作者: 昭侃 时间: 2015-5-24 23:41 标题: 强顶。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将实战与修心对立起来。因为动手其实也是修心,面对未知、面对危险,是吓得一动不动等死,还是正视恐惧,勇于走前一步递出一手,这些都是心里境界的反映。
作者: 云东 时间: 2015-5-25 16:14
引用:
原帖由 狸猫上树 于 2015-5-23 18:29 发表
当时我也是从心理上对格斗有抵触情绪,老师就劝我:“你就算不是狮子老虎,也得是头大象啊!咱不欺负人,但是也不能让人欺负。”
同感~~ 习武之人不应像狮子老虎 看到谁都富有进攻性 但应该像大象 别人欺负过来了 自己不怂
作者: 一丸黑白 时间: 2015-5-31 18:39 标题: 看到这个帖子,就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文人习武,确实容易流于嘴把式。
不过这也跟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不完备有关,很多老师傅总强调一下子要把对方怎么样怎么样(击倒或致残),这让弟子就没法往下练了。
反而是现代搏击,为练习者考虑的比较周到,有步骤的训练,你可能成不了什么大高手,但是总能获得几分自保的能力。
期待楼主能多介绍一点关于断手训练的内容。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6-1 20:18 标题: 感谢黑白兄的鼓励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5-31 18:39 发表
文人习武,确实容易流于嘴把式。
不过这也跟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不完备有关,很多老师傅总强调一下子要把对方怎么样怎么样(击倒或致残),这让弟子就没法往下练了。
反而是现代搏击,为练习者考虑的比较周到,有 ...
我现在指导弟子的体系,也借鉴了一些现代搏击的思路。
比如对七星锤的解析,就不再完全依照古传的思路,要求练习者每一式都打出一击必杀的效果。而是允许他们从打点、连击、长短组合,一步步递进,先能跟人动起来再说。
不过现在实验范围有限,所以还不敢对效果打绝对的包票。随着广州面授的逐渐展开,相信这套体系会逐渐完善起来。
作者: 大威 时间: 2015-6-2 16:25 标题: 現在開始要認真考慮這個了
貓師早就指出我這個毛病,我就是死不悔改。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不會“打”。如果哪天在街上別了誰的車,被拉下來一頓暴打,那要多丟人?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6-2 19:11 标题: 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引用:
原帖由 大威 于 2015-6-2 16:25 发表
貓師早就指出我這個毛病,我就是死不悔改。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不會“打”。如果哪天在街上別了誰的車,被拉下來一頓暴打,那要多丟人?
回头我专门给你设计一套打法,咱不求打通街吧,至少遇到事有自保之力!
作者: 大威 时间: 2015-6-2 20:07
引用:
原帖由 狸猫上树 于 2015-6-2 19:11 发表
回头我专门给你设计一套打法,咱不求打通街吧,至少遇到事有自保之力!
嘿嘿,谢猫师!
作者: 白朔 时间: 2015-6-3 00:11
上周玩了玩对抗后,更深地了解了学习传统的人光练不打的弊端:不知道该怎么打,发劲却打不中,打中了也没有杀伤力。
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才能被认为是有用的;不能在实战中起到效果的,就是不会该怎么用、该什么时候用。
一、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学了这么多东西,最后能够用出来的就只有撩劈,而且还仅限于防守
二、用腰胯发力进行实战存在以下问题:1、速度慢容易被闪避 2、动作太明显不够隐蔽 3、发力的方向固定而无法变化 4、伤害在开始和后端都容易衰减 5、攻击时重心放在前面,无法快速撤回,极易被反击
三、冲上去打完三下,由于距离过近,此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就变成摔跤了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3 10:00
我很少练打,毕竟年纪不饶人了。
我就是一味地站,不过我慢慢地站出了一点味道来了,我觉得你如果能在行步中找到桩的味道,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虽然不打,但有时会与人听一下劲,玩玩推手什么的。
其实站桩如能站到脚下,一般人就赖何不了你了。与那些个只玩手不练桩的人相比,我能感觉到他们整个人都是飘着的,他们就是打过来,我只要一抬手,他们的力根本进不了身。由此可见如果桩站到脚下了,是不会怕一般人的。
桩不就是站那么一两次就完了,时时桩处处桩才是桩。
作者: 昭侃 时间: 2015-6-5 10:28
引用:
原帖由 dewoo 于 2015-6-3 10:00 发表
我很少练打,毕竟年纪不饶人了。
我就是一味地站,不过我慢慢地站出了一点味道来了,我觉得你如果能在行步中找到桩的味道,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虽然不打,但有时会与人听一下劲,玩玩推手什么的。
其实站 ...
站桩站出东西,也要懂得运用,这是要专门训练的,并没有那么“自然而然”。
好比你说的双方一接就感觉对方飘,但遇着有经验的对手,对方可能就不跟你接了,直接打点打漏攻击。
作者: 白朔 时间: 2015-6-5 19:17
引用:
原帖由 昭侃 于 2015-6-5 10:28 发表
站桩站出东西,也要懂得运用,这是要专门训练的,并没有那么“自然而然”。
好比你说的双方一接就感觉对方飘,但遇着有经验的对手,对方可能就不跟你接了,直接打点打漏攻击。
昭侃师兄所言极是。
不打不知道,打了才知道,运用和练功完全是两码事。
不说别的,实战中人又不是木桩,站着不动给你打,就是练功练得再深,实战中一样打不疼人
作者: 昭侃 时间: 2015-6-5 22:42
引用:
原帖由 白朔 于 2015-6-5 19:17 发表
昭侃师兄所言极是。
不打不知道,打了才知道,运用和练功完全是两码事。
不说别的,实战中人又不是木桩,站着不动给你打,就是练功练得再深,实战中一样打不疼人
是的,不够灵敏、时机把握得不好,打不到人,最起码是打不伤人。功力再深,如果没有相应的格斗训练,那只能是一高质量的活动拳靶····
作者: 一丸黑白 时间: 2015-6-7 21:10 标题: 本来看到这就不想再说什么了。
引用:
原帖由 dewoo 于 2015-6-3 10:00 发表
我很少练打,毕竟年纪不饶人了。
我就是一味地站,不过我慢慢地站出了一点味道来了,我觉得你如果能在行步中找到桩的味道,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虽然不打,但有时会与人听一下劲,玩玩推手什么的。
其实站 ...
不过看了白朔和昭侃二位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可以继续聊聊。
如果说站桩,估计炎龙上的诸位最长时间也就是两个小时吧,这在我练习的拳种(意拳)里,也就是“起步价”。三到四个小时,是正常量,六到八个小时,不乏其人。一站一天或一夜的,这种变态也不少。
但是,功力大真的不代表实战水平有多高。
实战就是实战,人家不会因为你站桩时间长就上来给你跪了。
功力大就想当然认为自己能打,真打起来一触即溃,这在传统圈里很常见,也是造成传统练家子被现代搏击练习者看不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吾兄如果能保持一直和人不断手,只走健身路线,或者跟一些没有桩功的人推推手,那当然无所谓。有桩的人推手克制没桩的,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千万别拿这个思路去衡量断手。
别的不说,就拿拳击来说,前手拳打面门,中途小矢量变化改打小腹,同时走侧位后手拳打你的侧颊或肋下,这三拳组合的时间不到一秒。如果你没有练习过对抗的技术和足够快的反应,那真就成了一个高质量的靶子了。如果你看到这个问题,身上没有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而是脑子里在想“我该怎么办”,那我保证你在实战时已经被放翻了。
所以很支持狸猫以及广舵的那种练习方式,一边练功一边实践,通过实战检验不足,让练功更有针对性。千万不要迷信功力,否则到时候挨揍的是自己,丢人的是门派。
作者: 昭侃 时间: 2015-6-8 10:58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6-7 21:10 发表
不过看了白朔和昭侃二位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可以继续聊聊。
如果说站桩,估计炎龙上的诸位最长时间也就是两个小时吧,这在我练习的拳种(意拳)里,也就是“起步价”。三到四个小时,是正常量,六到八个小时 ...
一丸兄说的站桩时间,是一次性吗?还是只说是一天里的。
即使是一天里的,三四个小时还能理解。但六到八个小时的是吃这口饭的吧?否则一般人根本没这时间啊。又或者说一丸兄说的不是每天都练?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8 10:59
其实功夫不仅仅是功夫,功夫是修养。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6-9 09:41
引用:
原帖由 白朔 于 2015-6-3 00:11 发表
上周玩了玩对抗后,更深地了解了学习传统的人光练不打的弊端:不知道该怎么打,发劲却打不中,打中了也没有杀伤力。
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才能被认为是有用的;不能在实战中起到效果的,就是不会该怎么用、该什么 ...
有在继续坚持,不错啊。
实战时不是用腰胯发力打击,其实任何发力打击都不是腰胯催动的,是腰胯伴随动作协调动作的,单纯指望任何一个部位催动其它部位,都会造成某些部位一动不动,形成死负担。这个你们多注意体会。概念要理清。练是练法,用是用法。
还有,三下连击打完之后,就急速退开拉开距离,不必死顶了。退开时需要做些什么,这个先作为个思考题由你们自己揣摩解决。
下次对练,可以拍视频发在网站上给我看看。
作者: 丛林 时间: 2015-6-9 11:47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5-31 18:39 发表
文人习武,确实容易流于嘴把式。
不过这也跟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不完备有关,很多老师傅总强调一下子要把对方怎么样怎么样(击倒或致残),这让弟子就没法往下练了。
反而是现代搏击,为练习者考虑的比较周到,有 ...
传统和现代都是为了让能"打",但在练“打”的方面确实现代的条件好多了,但不能说“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不完备"
练传统的可以借鉴现代的”开放“,现代的常打;但现代的要学习传统的东西就多去了!
散打除了大部分是西方的东西和思路,几乎很少有传统的东西。。。。。
有句话:传统的是练出来的,现代的是打出来的。。。这说明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区别
不要用现代的西方的思维去套或去衡量传统的东西。
传统的练好了确实是一下两下就解决战斗,这是传统的性质所决定的。不是特意去强调一下子要把对方怎么样怎么样
只是现在的人下的功夫没以前的大和那么专心去练了,能深入体会传统的越来越少。就像中医。。。。
作者: 清流虹火 时间: 2015-6-9 11:51
猫师所言极是,不过不知道哪里学“打”,什么时候有机会,一定要去学学,不知猫师一般人在何处,方便面授吗?
作者: 一丸黑白 时间: 2015-6-9 21:54 标题: 都有
引用:
原帖由 昭侃 于 2015-6-8 10:58 发表
一丸兄说的站桩时间,是一次性吗?还是只说是一天里的。
即使是一天里的,三四个小时还能理解。但六到八个小时的是吃这口饭的吧?否则一般人根本没这时间啊。又或者说一丸兄说的不是每天都练?
有的师兄弟家里有生意,不愁生活,所以有时候一站就是一天。
不过,不练实战的话,他们也不行。避开桩架的前锋,一打一个准。
作者: 一丸黑白 时间: 2015-6-9 22:01 标题: 主要是传武的土壤太贫瘠了
引用:
原帖由 丛林 于 2015-6-9 11:47 发表
传统和现代都是为了让能"打",但在练“打”的方面确实现代的条件好多了,但不能说“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不完备"
练传统的可以借鉴现代的”开放“,现代的常打;但现代的要学习传统的东西就多去了 ...
很多师兄弟和朋友,练的是传统武术,开馆必须挂跆拳道或者泰拳、MMA的招牌,否则没有生源。这些东西更直观,更时尚,学员接受快,交钱也痛快。
技术太精细的都不行,别说传武了,现在练拳击和摔跤的都不好混。
作者: 一丸黑白 时间: 2015-6-9 22:08 标题: 应该说功夫首先是功夫,功夫高了还不欺负人,才是修养。
引用:
原帖由 dewoo 于 2015-6-8 10:59 发表
其实功夫不仅仅是功夫,功夫是修养。
狸猫推荐的《武人琴音》里有一个细节,有人来访尚云祥,手谈。尚先生第一次手下留情,没把对方彻底放飞出去,让他攥住了自己的衣袖站住了。本以为对方该知难而退了,结果对方反而跟尚先生嬉皮笑脸的挑衅。第二次尚先生认真了,让对方彻底倒地不起。这是武人的修养。
作者: 丛林 时间: 2015-6-10 22:03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6-9 22:01 发表
很多师兄弟和朋友,练的是传统武术,开馆必须挂跆拳道或者泰拳、MMA的招牌,否则没有生源。这些东西更直观,更时尚,学员接受快,交钱也痛快。
技术太精细的都不行,别说传武了,现在练拳击和摔跤的都不好混。
国人的生活都西化了,认准什么东西都是进口的好...不过传统的东西有些也不适合套搬西方的方式推广.像他们那样的"发扬光大"
这种国粹按自己适合的方式传承下去也许是符合她的特性吧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11 17:54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6-9 22:08 发表
狸猫推荐的《武人琴音》里有一个细节,有人来访尚云祥,手谈。尚先生第一次手下留情,没把对方彻底放飞出去,让他攥住了自己的衣袖站住了。本以为对方该知难而退了,结果对方反而跟尚先生嬉皮笑脸的挑衅。第二 ...
没办法,这个是境界不一样。尚师以为别人应该知道的事,其实别人不知道。
而修养就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好,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11 17:58
传统的东西,本就是高东西,不能与西方的一些东西一般见识。
传统的东西,传的是魂,练的是境界,与一般的什么柔道、跆拳道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作者: 拼音 时间: 2015-6-12 15:33
天吾老哥说的很对,境界不一样啊.
[ 本帖最后由 拼音 于 2015-6-18 09:38 编辑 ]
作者: 拼音 时间: 2015-6-12 15:47
传统的东西大多很系统,一步一步的很清晰,登堂入室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的环境和别的变化都太大太快,不管做什么还是要在自身找原因.
发泄以下,现在最不喜欢的一个词就是"自信",这个破词用懒了,也害了不少人,一味的自信弄得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天津话讲,都不道自己个吃几碗干饭.人不应该有自信应该有自知之明.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6-12 21:00 标题: 好像有点歪楼啊?
其实这个帖子就是劝有志于继承内家功夫的朋友,别光宅在家里练功,也得了解、接触一下实战,否则空有一身功力不会用,被练过打法的人轻松击倒,于学术、于自己都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而且内家打法本身就是内家拳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内家拳的人不会内家打法,更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大家不要扯到什么古今中外上去……
作者: 菜鸟求学 时间: 2015-6-14 11:59
引用:
原帖由 狸猫上树 于 2015-6-9 09:41 发表
有在继续坚持,不错啊。
实战时不是用腰胯发力打击,其实任何发力打击都不是腰胯催动的,是腰胯伴随动作协调动作的,单纯指望任何一个部位催动其它部位,都会造成某些部位一动不动,形成死负担。这个你们多 ...
猫师这段话很有启发啊!依稀记得好像《逝去的武林》里说过类似的话,大概是练法是根节催动梢节,而打法是以梢节为引领
作者: 菜鸟求学 时间: 2015-6-14 12:05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6-9 22:01 发表
很多师兄弟和朋友,练的是传统武术,开馆必须挂跆拳道或者泰拳、MMA的招牌,否则没有生源。这些东西更直观,更时尚,学员接受快,交钱也痛快。
技术太精细的都不行,别说传武了,现在练拳击和摔跤的都不好混。
其实还有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问题,忙于求生存的年轻人,很多是没有时间来下功夫练传统武术,还有些虽有武术爱好,却也仅仅是想学两招防身或者秀一下,那么快餐式的现代格斗就成了他们的首选。下班后健健身,对于他们就足够了。真能爱好追求传统功夫的,那得是真好这一口的
作者: 盼盼 时间: 2015-6-24 16:01
先站吧 跟打还离的十分远
作者: 拼音 时间: 2015-6-25 14:58
打,有机会就练,不是坏事,友情提醒,做好挨打准备,以免出伤影响工作学习啥的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26 16:47
人生无捷径,slow is fast.
作者: dewoo 时间: 2015-6-26 16:51
引用:
原帖由 拼音 于 2015-6-12 15:33 发表
天吾老哥说的很对,境界不一样啊.
拚音兄过奖了!就是没事胡侃两句,功夫不够咀巴子凑啊。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7-2 20:50 标题: 其实做好保护,出不来了什么大伤害
引用:
原帖由 拼音 于 2015-6-25 14:58 发表
打,有机会就练,不是坏事,友情提醒,做好挨打准备,以免出伤影响工作学习啥的
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护具和实战烈度之间的配比,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了。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7-2 20:57 标题: 不必拘泥于文字,实战时候脑子里没这些了
引用:
原帖由 菜鸟求学 于 2015-6-14 11:59 发表
猫师这段话很有启发啊!依稀记得好像《逝去的武林》里说过类似的话,大概是练法是根节催动梢节,而打法是以梢节为引领
语言解释都是事后总结。实战时就是发劲,高频率,高强度的发劲,也就是所谓的“炸劲”。
这个练功的时候很难体会,有经验的老师一带你,马上就明白了。
当然自己出这种劲还需要继续锻炼,但是至少有目标了。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7-2 21:07 标题: 响应黑白兄一个
引用:
原帖由 一丸黑白 于 2015-6-9 22:08 发表
狸猫推荐的《武人琴音》里有一个细节,有人来访尚云祥,手谈。尚先生第一次手下留情,没把对方彻底放飞出去,让他攥住了自己的衣袖站住了。本以为对方该知难而退了,结果对方反而跟尚先生嬉皮笑脸的挑衅。第二 ...
前两年听我师哥灵山说的段子,有个市里练传统跤的老爷子去庄子上,好像跟我哪个师伯有亲,所以说话也不客气。话里话外现在练把式(武术)的不灵了,想动手还得练摔跤。
后来到了我魏春师叔家,他又发表类似言论。师叔很客气地请老爷子听听自己的劈拳劲,结果一掌下去,这老爷子啥也不说了。
后来过了几天,灵山他们去,也碰上这老爷子了,一个劲嘱咐这几个晚辈,形意是好东西,你们得好好跟你们师门的长辈学!还撩起自己的衣服,让他们看魏师叔给留下的掌印。
有个师兄弟知道的多,问了问老爷子二十四势跤拳(摔跤内部传的好东西)的事,老爷子认认真真给做了一遍。
作者: 菜鸟求学 时间: 2015-7-3 13:15
引用:
原帖由 狸猫上树 于 2015-7-2 21:07 发表
前两年听我师哥灵山说的段子,有个市里练传统跤的老爷子去庄子上,好像跟我哪个师伯有亲,所以说话也不客气。话里话外现在练把式(武术)的不灵了,想动手还得练摔跤。
后来到了我魏春师叔家,他又发表类似言 ...
天津真好啊!!啥好东西都有!!我们这边就很少有练武的
作者: 吹笛恶魔 时间: 2015-8-6 08:44 标题: 无人一起对练
平时找不到人一起对打,郁闷
作者: 自来中 时间: 2015-8-7 16:57
来到这里顶一下,我是新手,很向往 ,但未到时候,以后要偿偿
作者: 通渐 时间: 2015-11-17 22:22
对呀,光练习不实战还容易站桩到一定程度后会松懈下来,最后变成断断续续,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11-18 19:54 标题: 尤其是内家拳
引用:
原帖由 通渐 于 2015-11-17 22:22 发表
对呀,光练习不实战还容易站桩到一定程度后会松懈下来,最后变成断断续续,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他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桩功而生,不经过实践检验,就不知道自己站的究竟对不对。
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东西,不可能长期坚持。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5-11-18 20:30 标题: 再啰嗦两句
松静桩、浑圆桩、三才势,这都是桩“法”。
学会姿势是个初步,就好像会写横竖撇捺了,但还写不好。
慢慢站出了松沉劲、支顶劲、弹簧劲等基本劲,证明你练出了“功夫”。因为是自桩中而得,故名“桩功”。
相当于笔画能写的横平竖直,不歪七扭八了。
再练,能打出提顿扬翻、崩弹舒绝等劲力,这是会放劲了。因为是保持桩态不散而发劲,故名“整劲”,与一般人能做到的整体协调用力不同!
这相当于能写一个一个的正楷字了。
再往后,能打出劈钻崩炮横五行劲力,并且明了实战时的站位、角度、轨迹、落点、频率,这是能写条幅了
……依此类推吧,最后实战的时候就是草书,法无定法,颇有”醉后信书两三行”的感觉。
所以说,学会了站桩的姿态,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要求内家功夫,还要继续深入才行。
作者: 自来中 时间: 2015-11-20 22:43
读猫师贴子,对我启发很多,每字回味无穷,
作者: 浅心 时间: 2016-6-18 20:15
好文章,受不了那些搞散打的自认中国武术就是他们那些东西!
作者: 自来中 时间: 2016-6-23 17:56
再读猫师帖子,又有新收获,ㄧ步ㄧ步,步步迈向成功,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6-6-30 22:46 标题: 也不能说他们说的不对
引用:
原帖由 浅心 于 2016-6-18 20:15 发表
好文章,受不了那些搞散打的自认中国武术就是他们那些东西!
戴上拳套,走上擂台,也就是那些东西了。这个在国术馆时代就验证过了。
过去武术是富贵人家传习的东西,像书法或琴艺一样,是洗练形神,陶冶心性的一种素质修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修行,关键时刻防身保命——比如家里进了劫匪之类。
而武馆武术,说不好听点,是给穷人家孩子找一条谋生的路,门槛要低,见效要快,受众要广,要通过经常性的赛事来展示价值,自然会选择那些便于发挥自然人本能的技术。
作者: 浅心 时间: 2016-7-2 22:05
引用:
原帖由 狸猫上树 于 2016-6-30 22:46 发表
戴上拳套,走上擂台,也就是那些东西了。这个在国术馆时代就验证过了。
过去武术是富贵人家传习的东西,像书法或琴艺一样,是洗练形神,陶冶心性的一种素质修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修行,关键时刻防身保命— ...
小时候练规定武术套路,听课堂里的老师说武人古代是没地位的,因为没地位才喜欢拿些传统文化做理论后盾,其实不过是往脸上贴金!心中未免失落,但喜欢武侠小说,总觉得这小说家能将文化和武术联系的这么好,应该不是凭空想出的,否则这创新力也太神奇了!
后来看钱穆先生书,说天子大会诸侯,在这期间会教习和考核贵族们的六艺,普通人都没资格学习!联想的日本学中国的东西,回去后都喜欢加个“道”字,才觉得应该不是老师说的那么简单。后来有幸练习内家拳,身体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认知发生巨大改变,才知道文化断层后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当然这种断层不是近代的,是从贵族没落就开始了!
回想刚练时,我用练习跆拳道的思维方式练习了两年内家拳却完全没有变化,心情沮丧,后来还是各地身体严重疾病的师弟们天天练拳不久就发生重大改善才促使我直接搬到师父家天天逼着自己练,才体会到了内家拳的魅力!后来除了师兄弟没人能够聊内家拳的,不经有些叹息,直到偶然接触到燕王博客,将我带入炎龙!炎龙是2006年建立的,我刚好也是2006年碰到我内家拳师父的,心中自然多了份亲近感!
真是非常感动这里有这么多为了传承内家拳而努力的人,在炎龙学习到很多东西,真是非常感谢炎龙版主们的奉献!希望炎龙越办越好


作者: 狸猫上树 时间: 2016-7-17 19:43 标题: 看来你还是和内家拳有缘
引用:
原帖由 浅心 于 2016-7-2 22:05 发表
小时候练规定武术套路,听课堂里的老师说武人古代是没地位的,因为没地位才喜欢拿些传统文化做理论后盾,其实不过是往脸上贴金!心中未免失落,但喜欢武侠小说,总觉得这小说家能将文化和武术联系的这么好,应 ...
有些人学了两年没效果,就不练了……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作者: 通渐 时间: 2016-11-12 22:44
猫师是多么希望传统的内家拳发扬光大,可惜本人根基太薄弱。近期家事公事繁多,连站桩的时间都难于保证,问一个问题:可不可以将松静桩与三才式合起来练习?这样通过加大强度的方式来弥补松静桩的不足(松静桩站到了一定火候需要连续的一个小时以上没人打扰,就如烧一个需要不断增加时间来升温才能沸腾的锅,可如果没有足够时间保证如何继续升高温度,虽然明知功夫是熬出来的,可时间却往往不是自己能完全控制的)。我用网站上图片学来不太标准的三才桩与松静桩相比,同样的感觉出来所需要的时间比例约是1:5左右,大大可节省时间,是不是急功近利呢?
作者: 拼音 时间: 2016-11-18 13:34 标题: 回复 #58 通渐 的帖子
这位兄弟你要有老师的话,怎么练都可以,你要是自学的话,还是规矩的练松静。三才也是要练好长时间才能出功夫的,不是说站几分钟站不下去了就是练对了,功夫就到了。松静出的功夫也不弱,道家有些东西和松静相通。别心浮气躁。
作者: 通渐 时间: 2016-11-19 18:19
非常感谢拼音兄的指教,小弟才拿到教材不足一月,目前仅能按资料写的和学习网站上的众多贴子经验练习,大方向是做到姿势基本端正的框架下尽量松肌紧筋。静心方面确实存在问题,我就多看看《老子》这本书吧。
作者: 通渐 时间: 2016-11-19 18:24
上面表述有误,应该是老子著的《道德经》。再次感谢众多师兄的经验分享。
作者: 吹笛恶魔 时间: 2016-11-28 10:33 标题: 练武被嘲笑
现实环境让我们没法练习实战,现在周边练武的人很少了,而且现在别人觉得练武就是不务正业就是好勇斗狠就是没文化的人才做的。还被嘲笑。
作者: 色空 时间: 2021-6-18 10:47
主要上哪去练得问题,搏击馆泰拳馆踢馆,太吓人了,确实没那个胆啊,估计百分比也不行吧,要是能有剑道或者击剑那套体制就好了,最近不是有人开始组织短兵比赛嘛,这个我喜欢
欢迎光临 炎龙在线 (http://yanlongonline.com/) |